馆藏古代铜鼓陈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737  更新时间:2017/6/16 10:21: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展示湛江馆藏粤西地区出土的汉至隋唐北流型、灵山型铜鼓20多面,并介绍其族属、用途和传统文化特征,从中可以了解岭南古代民族的历史和艺术。
  铜鼓,在中国南方古代民族中,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祭祀和战争的重器,歌舞和庆典的用具,其功能作用相当于中原的鼎和钟,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典型文物。百越雄风,岭南铜鼓。广东广西地处五岭之南,古代居民主要是百越中的俚人。史载,俚僚铸铜,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湛江市博物馆收藏的二十多面铜鼓,主要是北流、灵山两种类型,多出土于原粤西地区,(包括广东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已划归广西的北海、合浦、灵山、钦州、防城等市、县),又称粤式铜鼓,铸造精良,体型高大,面宽逾米者不少。这些珍贵历史的文物,反映出汉至唐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百越俚人和乌浒人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创造力。



 

鼓面上的纹饰

 

  鼓面上的蛙饰

鼓面上的蛙饰

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