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博是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
它是以粤西城市湛江为主题的博物馆,
共有三个馆区,分别是湛江市博物馆主馆、陈明仁将军旧居和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陈明仁将军旧居内景
三个馆区,分布湛江两个区,
呈现着这座城市不同城市业态的美学表达,
时光柔软,岁月静好。
#跟着小阅逛博物馆 ,第十三站:
湛江市博物馆,出发。
读懂“广州湾”,还得是湛博!
湛博的主馆坐落于赤坎老城附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接地气”,
一旁的寸金公园有阿姨阿伯们的晨练声,
门前的湛江一中带来一股书香气息。

走过长长的上坡路,董必武写下的“湛江博物馆”几个大字就映入眼帘,
再往里走,便是“湛博”的主体建筑——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大楼。
高耸的尖顶和醒目的红星,都散发着浓厚的前苏联建筑风格,
无论是开阔的大堂、旋转的吊扇还是老式的窗户,
都在无声述说着一座博物馆的年代感。

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投射进来,
竟给人营造出“心静自然凉”的意境。
在湛博里游走,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广州湾”三字,
这就不得不提湛江的历史。

“广州湾”指的是法国1899年在我国设立的租借地,
直到1945年归还设立湛江市之前,
湛江市区一带一直都以此为名。

湛博中展览的主题,大多都是围绕着“广州湾”的近代史展开,
比如一层C位的就是《湛江人民抗法斗争陈列》。
它讲述的是1898至1899年在湛江遂溪县进行的一场反抗法国侵略的大规模斗争,
以文字、图片、资料和文物相结合的方式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诸如誓师场景的复原相当精妙,烘托出爱国主义的氛围。

一句“一寸河山一寸金”慷慨激昂,
让人想到不畏强权侵略,人民英勇抗争的场景。
浩气长存天地间,历史不会被人们遗忘。

《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同样讲述着湛江这片土地气壮山河的故事,
重现了粤桂边区人们当年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如果说历史的叙事太过宏大,
湛博也有轻松的一面,
比如现在正在展出的《情系博物馆——冯兆平捐赠版画作品展览》就放出了“湛博”老馆长几十年创作的版画作品。

主题丰富,特点鲜明,惟妙惟肖,
既有众生相的写真,也有时代变迁的刻画,
在平实中记录着滚滚向前的历史。

而对于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观者来说,
二楼的《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粤西木偶艺术展览》不容错过,
雷州石狗、雷剧、雷歌、傩舞、醒狮、木偶戏......

湛江所处的雷州半岛文化丰富,
一个偌大的展厅中将此一一陈列,
五花八门中透露着精致与美感,
对于想了解湛江风俗文化的人来说堪称宝藏。

这里陈列的醒狮,还走过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甚至登上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哩!
对了,在湛博走累了,主建筑旁的几个馆内小园必须强烈安利——
石狗园里有石狗、石龟、石狮等192尊,就散落在草木之间,
呈现着雷州半岛如活化石一般的民俗文化,
只见石狗们形神各异,憨态可掬,
多少是有些“萌出天际”了。

碑匾苑里汇集了湛江市区几大会馆和庙宇遗存的部分碑匾,
时代从清朝跨越至民国匾额、对联、石碑、柱础.......
还依稀能让人看到赤坎古商埠昔日的繁华。

盆景苑看起来则像是一个小型的花园,
各类盆景和树木参差罗列,让人心旷神怡,
其间还有一棵当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带来的湿地松哦~

总之,湛博不仅可以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
还能寻到一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味呢~

湛江市博物馆展览推荐:
以文物、文献、辅助展品,展示1898—1899年湛江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划“广州湾租借地”的斗争过程,主题突出,脉络清晰。

🚶《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
展期:常设展览
1楼展厅
400多张照片和170多件实物,运用雕塑、场景、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了粤桂边区人民反帝反清的优良传统和曾经谱写的团结奋斗,抵御外侮的壮歌。

🚶《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展期:常设展览
2楼第四展厅
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湛江内涵丰富、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民俗民间艺术,保留了大量体现雷州半岛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一一呈现。

🚶《粤西木偶艺术展览》
🕙展期:常设展览
📍2楼第四展厅
粤西是杖头木偶的发源地,粤西木偶自明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诞生、成熟、繁荣、禁锢和复兴等阶段。展览全方位的展示了粤西木偶艺术的发展与魅力。
🚶《情系博物馆——冯兆平捐赠版画作品展览》
🕙展期:10.1/10.20
📍1楼第一展厅
冯兆平是湛江著名版画家,曾任“湛博”馆长,在文博事业上付出了近40年的青春,此次展览展出的是他几十年来创作的板画作品,题材丰富,对湛江的板画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小阅
“湛博1楼一号展厅目前展出的是《情系博物馆——冯兆平捐赠版画作品展览》,在展览结束后将恢复常设展《从广州湾到湛江——湛江开埠百年历史展览》。
2楼和3楼设有《馆藏古代铜鼓陈列》和《馆藏陶瓷精品展览》,目前场馆修葺,参观信息需关注进一步通知。”
市井之间,藏着将军宅邸
和湛博主馆区相比,陈明仁将军旧居无论所处的位置还是建筑的氛围,都更具有老湛江的韵味。
它由两栋20世纪30年代的小洋楼组成,
因为俯看像两架飞机,因此被当地街坊们称作“飞机楼”。
陈明仁将军驻扎湛江时曾在此居住,故而得名。

如果说湛博的主题是讲湛江故事,

陈明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早年投笔从戎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远征滇、缅,解放战争前夕又和平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陈明仁将军奉命驻扎湛江16年,植树造林、修建运河、建造水库,这些举措时至今日仍造福着湛江。

▲陈明仁将军旧居内的互动装置
看完整个展览,你可以读到陈明仁将军精彩纷呈的一生,
而漫步旧居之中,时间仿佛被拉到了近百年前。
民国风的法式建筑里光影交叠,无论怎样都很出片,
就连门前地板上的瓷砖纹路,都让人忍不住想拍上几张。

今天的两座小洋楼,
一座布置了基本陈列,
另一座则成为了市民书屋,
人们可以在里面漫步闲逛、静坐阅读,
享受一下民国建筑里的慢时光。

既然来到了赤坎老城区,
在附近悠闲扫街自然是必须的,
这里有《隐秘的角落》取景地,
藏着地道风味的美食和故事,
更有无数老建筑值得欣赏。

▲《隐秘的角落》中著名的本利士多
广州湾历史民俗馆、湛江市明德艺术馆、广州湾商会旧址......
不少展馆都坐落在赤坎老城,
作为文旅爱好者,可得好好逛逛。

▲赤坎老街中的明德艺术馆
去湛江海边,让时间静止
湛江既是海边城市,又有着租借历史,
那么将二者结合会是怎样的体验?
在海边的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就是一个代表。
它建于1903年,原本是法国在“广州湾”租借地的机关驻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曾是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以今天的视角再看法国公使署旧址,更像是一个活着的文物,
室外是典型的西洋式建筑风格,室内的法式壁炉、木质门窗和楼梯同样特点鲜明,
目前旧址内常设《广州湾时期历史复原陈列展》,
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感受湛江历史的百年沧桑。

它在赤坎老城的10公里之外,地处霞山区,
正对着海滨公园,不远处就是湛江湾的海面,
连通着长约2公里的霞山观海长廊,
沿途散步,可以邂逅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浓情蜜意的情侣、遛狗的青年和玩耍的孩童,
长廊俨然成为了风光绝美的市民休闲场所。

浪花拍打着海岸,海风轻抚于耳旁,
此刻定格的,只有那个宜居的湛江。

No.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