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湛江市博物馆官网 > 馆务公开 > 馆内动态 > 正文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湛江市博物馆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普通文章遂溪县界炮镇老马村村民积极向…
普通文章【3.12】植树节
普通文章【二十四节气】惊蛰
普通文章看完哪吒没过瘾?来湛博与哪吒…
普通文章【二十四节气】雨水
普通文章博物馆里过大年——福蛇献瑞 喜…
普通文章金蛇献瑞 博物迎春
普通文章【初一】蛇来运转 前程似锦
普通文章【除夕】蛇年大吉 辞旧迎新
 
馆务公开
织蒲承古,作艺通今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5/7/28           ★★★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市非遗文化,焕发非遗新活力,为文明的延续寻找鲜活的土壤,让非遗从“记忆”走进“生活”,725日下午,湛江市博物馆在二楼非遗展厅开展了“蒲织技艺实践课堂”,搭建非遗传承的桥梁。

 

  非遗是民族在千百年时光里沉淀的生存智慧和审美表达。当青绿色的蒲草在指尖弯出第一道弧度,时光仿佛悠悠回到过去,榕树下,长者忙着编织,幼儿围着嬉闹。非遗手作主理人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步步帮助大家熟悉蒲织的次序和技巧。

 





  接着到了实践环节。起初,不听话的蒲草总在指缝打滑,重复几次后,指间渐渐有了默契——经纬交错间,松散的草丝慢慢拢成紧实的提手,再顺着弧度与篮子粘合,贴上喜欢的饰品点缀。那些看似简单的纹路里,藏着古人“就地取材、化草为宝”的生活智慧。

 





  亲手拿起蒲草编织的小花篮,在重复的编织动作里,在与老师请教的对话中,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了非遗技艺的“实践者”。手作之间,触及了文明的温度。因为参与,催生了传承的可能,蒲织技艺再一次在指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林晓婷

  图:李敏

  编辑:群工部

  审核:李漓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 2015 湛江市博物馆网站管理系统.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湛江市赤坎区南方路50号 邮编:524038 电话:0759-3331082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12889号-1粤公网安备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25号